[推拿]推拿操作常规

时间
2007-03-12

(一)头面部

1.一指禅推法

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,术者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推向神庭穴,再自攒竹穴经阳白穴、太阳穴向上推至头维穴;然后自左睛明穴沿上眼眶向外、沿下眼眶向内至目内眦,推向右睛明穴,按照上 眼眶向外、下眼眶向内的顺序作∞字形环转推三遍;再由睛明穴推至迎香穴,随后环唇推至承浆穴,再经地仓、颊车穴推向下关穴。

2.拿五经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以五指拿头顶督脉和两旁的足太阳、少阳经分布区,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拿至枕部,止于两侧风池穴。

3.扫散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指峰自太阳穴经头维、耳后高骨向后推至风池穴,左右各3~5遍。

4.掌抹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以大鱼际外侧端按住前额,随后分向两旁,经阳白、太阳、耳上至风池穴。

(二)项背部

1.一指禅推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自枕骨下经风府推至大椎穴,再以蝴蝶双飞势重点推风池穴,然后自风池经天柱推至大抒穴。

2.滚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以滚法从枕骨下经风府、大椎、肩中俞滚至肩外俞。在滚法操作同时,配合以颈椎关节前屈、后伸、左右旋转或侧屈的被动运动。

3.拿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单手拿双侧风池穴,再拿两侧肩井穴。

4.按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用拇指分按风池、肩中俞、肩外俞、天宗穴。

5.摇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一手扶住头后枕部,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颏,轻缓地作小幅度被动环旋活动3次。

(三)胸腹部

1.一指禅推法

患者取仰卧位,术者推胸部膻中、乳根穴及腹部的上脘、中脘、天枢、气海穴。

2.分推法

患者取仰卧位,术者以两拇指偏峰自膻中穴分推到两乳头内侧部。

3.擦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用全掌自锁骨下横擦,由中府、云门,逐渐下移擦至膻中、两乳根、鸠尾穴。

4.搓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用两手四指指腹及掌部挟住两胁部搓动,自上而下3~5遍。

5.摩法

患者取仰卧位,术者用食中环三指摩膻中穴,再用食中环三指或掌摩腹部的中脘、天枢、气海穴,或全掌环转摩腹部。

6.推摩法(复式手法)

患者取仰卧位,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推中脘→天枢→气海穴,另三指用摩法随同操作。或用三指摩法摩上述穴位,一指禅推法随同操作。

7.揉法

患者取仰卧位,术者以中指指腹揉天突、膻中、中脘穴,掌揉神厥穴。

8.按法

患者取仰卧位,术者以拇指按中脘、气海、足三里穴。

(四)肩及上肢部

1.—指禅推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以一指禅推法:自肩髃推向肩前→臂臑→曲池穴→手三里穴,再自肩井推向肩折髎→肩贞→天宗穴。

2.滚法

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,术者用掌背滚肩关节前缘,配合以肩关节内旋、外旋及外展等被动运动;再滚肩关节外缘,配合以肩关节内旋后伸等被动运动;再滚肩关节后缘,配合以肩关节内收及前上举等被动运动;再滚肘关节、前臂、腕关节及掌指关节,配合以相应的各关节被动运动。

3.按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以拇指指腹按肩前、肩髃、肩髎、肩贞、天宗、臂臑、曲池穴。

4.拿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拿肩前曲池、合谷、极泉、少海等穴。

5.捻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分捻五指。

6.摇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一手扶肩,另一手托住肘臂部转摇肩关节,顺逆方向各3~5次;再大幅度摇肩关节,顺逆各3~5次。

7.搓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以两掌按住肩关节作环形搓动,随后徐徐向下至手臂,改为上下搓动,直至腕部。

8.抖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两手握住腕掌部缓缓抖动,伎波动感自腕经肘直至抖肩部。

9.擦法

患者取坐位,裸露上肢及肩部,术者用手掌大鱼际分别擦肩部、肘部、臂部、腕部及指掌部,以热为度。

(五)腰及下肢部

1.滚法

患者取俯卧位,术者先滚腰背两侧竖脊肌及骶部,配合以腰及髋关节后伸的被动运动;再滚臀部→大腿后侧→腘窝→小腿后侧→跟腱。然后改换仰卧位,滚腹股沟→内收肌→股四头肌→膝关节→小腿前外侧→踝关节→足背部。

2.按法

患者取俯卧位,术者指按腰背部腧穴(如脾俞、胃俞、肾俞、大肠俞)、八髎、环跳、殷门、委中、承山、昆仑、太溪、丘墟、商丘、足三里等穴。

3.擦法

患者取坐位,术者先横擦肩背,逐渐下降至腰骶部,再直擦脊柱及两侧竖脊肌部,以透热为度;患者再改换仰卧位,擦其膝关节内外侧及踝关节内外侧。

4.摇法

患者取仰卧位,术者分别转摇其髋关节、膝关节、踝关节。

5.扳法

患者先取侧卧位,作腰部斜扳手法,左右各1次;再改换坐位,作腰椎旋转扳法;最后改为仰卧位,作被动直腿高举动作。